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2(5)
- 时间:
- 2020-04-28 15:34:49
- 作者:
- 宋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深圳教师资格考试
路
①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形容独特的山路。
②每当周末,晴空万里,微风吹拂之时,我便会背上那鼓鼓的背包,呼朋唤友地踏上登山的旅途。
③站在山脚下,看着延伸到山顶的小路。“崎岖”“蜿延”“迂回”……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串词语,用它们来形容眼前的山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④我和朋友都越越欲试,“冲啊——”,不知谁扯开嗓子大喊了一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迈开大步向山上冲,眨眼之闻就已冲出了七八米远。踩在松软的黄土上,呼吸着树木“吐出”的氧气,闻着野花发出的淡淡清香,这是城市里的沥青柏油马路上感受不到的。
⑤过了约半个小时,我就知道什么叫“路外有路”了。走在山路上,不仅是时上时下的坡度令人疲倦,而且路中间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破石头或几节烂树根,一不小心就会摔上一跤。最主要的就是走山路比走平路累得多。还没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特意穿的很舒适很轻便的登山鞋,此时却成了脚上的累赘。两脚像灌了铅,沉重得迈不开步子,背包也像一块巨石,压得直不起腰,走不动路。脸上红彤彤的正冒着热气,快速的心跳“咚咚咚’’听得一清二楚。现在,我们不是在登山,而是在手脚并用地“爬山”啊!
⑥不知爬了多久,一个惊喜的声+音传来:“看,山顶!”我抬头一看,原来茂密的树林变成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山顶近在咫尺。大家的“发动机”似乎瞬间又加满了油,“呼”地一起向山顶冲去。
问题:
17.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18.请评价上述作文。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说说文中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单元介绍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