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德育模式
- 时间:
- 2021-06-09 16:25:25
- 作者:
- 方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深圳教师资格考试
在小学教师资格的考试中,《教育教学与能力》这部分内容包含很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不理解,做题时错误率很高,尤其是其中的教育学部分,涉及太多的人物、观点、著作,总是容易混淆,所以今天老师想为同学们讲解其中一个教育学知识点——德育模式,以此减轻同学们的备考压力,争取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
德育模式是指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是典型化、示范性、可操作性的德育实施体系。主要解决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增强学生道德行为力量。在教育学中不同的流派持有不同的观点,所以德育模式一共有四种: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价值澄清模式。
(一)认知模式
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
主要主张: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所以该种模式认为德育过程重点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即道德认识能力。
(二)体谅模式
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菲尔
主要主张: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其理论假设包括: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教育即学会关心。
基于上述的假设,麦克费尔坚信,行为和态度是富有感染力的,品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接教来的。因此,学校在引导学生关心人、体谅人的人际意识中,它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使猜疑、谨小慎微、提心吊胆、敌意和忧虑在课堂生活中逐渐销声匿迹。第二,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上起道德表率作用。
(三)社会模仿模式
代表人物:班杜拉
主要主张:个体的品德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对他人的行为加以模仿后形成自己的品德,所以班杜拉认为在德育教育中榜样示范法很重要,应该通过榜样示范去培养学生的行为。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代表人物:拉斯、哈明
主要主张: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能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小试牛刀】
【单项选择题】社会是变化发展的,德育不能仅传授给学生固定的价值观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集体教育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价值澄清理论
【答案】D。价值澄清模式主张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选项A,体谅模式强调情感。选项B,集体教育模式强调集体对于个体道德价值形成的影响。选项C,社会学习模式强调通过观察获得道德价值。故选择D。
以上就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德育模式的全部内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资考试的内容,比如教资考试指南等等,扫描下方或者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深圳教师资格网,祝所有的考生教资考试顺利通过。